中班五月保健常识:科普手足口病知识
中班五月保健常识:科普手足口病知识
一、手足口病的一些主要症状
1.普通病例表现
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有2—10天左右,初期有发热或者发烧,咳嗽流涕等症状,常被当作感冒。但是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,会显现出一些具体的特征。顾名思义,手足口病最明显的症状出现在手、脚和口腔中,这三个患处会出现类似米粒大小和颜色的疱疹,患儿能感觉到疼痛。
2.重症病例表现
极少数的手足口病患儿会出现呼吸系统、神经系统或循环系统的并发症,其中比较严重的病症有脑膜炎、脑脊髓炎、心肌炎、肺水肿、循环衰竭等等。
虽然手足口病很少出现重症病例,不过,既然有这样的可能性我们就不得不防。宝宝如果感染上了病毒,妈妈们千万不能放松警惕,要随时观察孩子的情况,如有异常,要及时送到医院接受治疗。
二、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途径
1.饮食传播
手足口病的致病原因是肠道内的病毒,所以饮食传播是主要的扩散方式之一。被污染的水、不卫生或变质过期的食物都有可能将细菌不断扩散,引起宝宝感染。
2.飞沫传播
患儿的飞沫中可能带有病毒和咽喉的一些分泌物,几个小宝宝靠在一起说话时,病毒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就传播开来了。
3.接触传播
患儿玩过的玩具、用过的餐具、毛巾、被子、内衣等等都有可能沾染上细菌,健康的小宝宝接触到这些东西可能会让细菌有机可乘,还有宝宝过于密集的地方病毒传播得比较快,比如说幼儿园、培训班等等。
三、预防手足口病
预防手足口病,不仅是孩子,家长也要做出行动,因为成人虽然不会得手足口病,但却会成为肠道细菌的携带者,勤洗手能够阻断肠道细菌由口侵入人体,是预防中最重要的一步。
“天气越来越热了,很多家长可能要带孩子出去游玩,最好尽量去大自然里比如公园或者爬山,少到拥挤的公共场合。”传防科的工作人员提醒,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饭前便后、手在接触眼耳口鼻前后、外出归来后、接触公共物品后等要记得洗手;家长应定期对玩具、儿童个人卫生用具(水杯、毛巾等)、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,减少感染机会。
幼儿园也会做好晨午检工作,如出现手足口病病例,应按要求采取停班、停园措施,家长应给予理解与配合,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蔓延。手足口病患儿在症状消失后的一周内最好不要上学,以免疾病传播扩散。
童蒙养正 育之有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