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焦喝水环节,优化水壶管理
---南京市江宁区正方中路幼儿园系列专题研讨活动报道
聚焦喝水环节,优化水壶管理
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明确指出:“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。”幼儿年龄越小,体内所需水分比例就越高,及时补水对幼儿身体发育非常重要。喝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平常又必不可少的一件事,也是幼儿园孩子入园时家长和老师沟通最多的话题。因关注幼儿的身体发展需求,去年一学年中孩子们已养成携带水壶入园的习惯,便于孩子在户外活动时也能及时的补充水分。但是通过长时间一日活动的观摩和反思后,发现幼儿对水壶使用的方法和频次、教师如何对水壶进行管理等存在一定的问题。因此我园教师特进行“聚焦喝水环节,优化水壶管理”专题的系列研讨活动,通过持续式、浸润式的交流研讨,关注幼儿水壶使用的共性问题,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。
前期,各班级教师从点滴出发,发现问题,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,结合自己班级幼儿的饮水和水壶使用情况老师们进行了讨论和交流,去探寻现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的方法。
研有所获,学有所思。教师们将研讨的方法、内容运用到实践当中,10月29日,各班老师们并通过视频、照片等方式记录幼儿的水杯使用和班级水壶管理进行PPT分享,总结出具有自己班级特色的常规管理。
中班和大班老师,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,鼓励儿童记录、表征自己对使用水壶的理解,并将班级中遇到的关于水壶的“不方便”问题提出,让儿童以问题为导向,进行有针对性的班本化讨论和改进。在交流中,在解决水壶使用的实际问题同时,充分体现了老师们对“以儿童为本”的理解。
小班的两位老师从班级现状出发,顺应幼儿发展,进一步规范幼儿一日活动流程,制定了具有班级特色本班水壶的使用约定。通过多方位的水壶使用初期和调整实践后期的对比图,让老师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宝贝们积极、自主地饮水行为,呈现出了儿童动态的成长轨迹。
随着生活化、游戏化的课程理念深入人心,教师们进一步深刻感受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。老师们在交流中对班级水壶管理、幼儿水壶使用、家园配合等方面进行反思与实践,分享自己的调整经历,并从中汲取他人的亮点。通过此次专题的系列研讨,不仅解决了水壶使用的共性问题,优化班级的常规管理,同时也形成对研讨问题不断反思--实践---调整---再反思的螺旋上升过程。在教育的路上,教师只有不断提升教育意识、不断反思,才是照亮孩子生活的每一处。
童蒙养正 育之有方